新鸟庄
大丰鸟园
品泰鸟业
全向宠物贸易
曜曜鸟园
中华鸟园
鹦鹉的欢乐城
青仔的鸚鵡鳥寶天地
ㄚ德Blog
|
法兰西斯掉羽症APV (Avian Polyoma Virus)
由APV病毒引起,此疾病首先发现在1980年代初期的虎皮鹦鹉(Budgerigar),感染的虎皮鹦鹉,腹部及背部长不出绒羽,因此病也被称为虎皮鹦鹉掉羽症(Budgerigar fledgling disease,BFD)。后来又陆续发现病毒于金刚鹦鹉、锥尾鹦鹉、折衷鹦鹉、月轮、凯克、爱情鸟、吸蜜鹦鹉、亚马逊鹦鹉、灰鹦、鹰头、及巴丹等鹦鹉身上。
APV病毒介绍
为不具封套之20面体对称病毒,环状双股DNA,分类在多瘤病毒属(Polyomavirus),多瘤病毒科(Polyomaviridae)。
传染方式
APV属于高传染性病,患鸟的血液、羽屑粪便、嗉囊分泌中都可分离出病毒。其中又以羽屑为最重要的散布来源,因此若饲养环境中有感染者,容易经由羽屑散播。因为幼鸟的免疫系统较不健全,所以容易受到感染,三岁以上的鸟儿大多能有较强的免疫力而不会发病。
APV的症状
典型初始症状是厌食、精神沉郁、羽毛脱落变形等,对15日内幼鸟极大的伤杀力。然而临床征状也会因鸟种以及年龄不同
急性以及亚急性感染容易发生在3-6周龄的幼鸟,病鸟多半在无任何临床症状的情况下便暴毙,15日龄以内的虎皮鹦鹉发病死亡率可高达30-100%。5-16周龄的幼鸟,可能会出现厌食、精神沉郁、下痢、多尿、下半身麻痹、嗉囊排空时间延长、呕吐、皮下出血等临床症状,而后便死亡。16-21周龄的病鸟症状则多半除了前述症状外,也可能出现羽毛萎缩等病症。较常感染此病的鹦鹉种类包含虎皮,金刚,折衷,锥尾,月轮等,而非洲灰鹦,巴丹,鹰头及亚马逊等鹦鹉的病例较少。
慢性型感染于6个月龄以上的鸟儿,此时因鸟儿有比较强的免疫力,有时感染病毒,也不见得出现症状,死亡率也较低。慢性感染者,可能出现体重减轻、食欲时好时坏、偶尔呕吐等病症。有些带原的成鸟,也可能在毫无征兆下死亡,只是这类情形鲜少发生。
病毒感染后的潜伏期及发病时间并未确定,但就虎皮鹦鹉来说,感染后的15-19天是病发高峰期,其他大型鹦鹉的幼鸟,感染此病后的20-140天可能死亡,平均发病到死亡大多数都在20-56天发生。
预防方法
在引进新的鸟儿之前,最好都能进行分子生物PCR血液筛检。此外,帮助鸟儿建立强壮的免疫力也是让鸟儿免于病毒侵害的方法。
治疗方式
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,只能给于受感染的鸟儿支持疗法。
诊断方法
免疫抗体萤光染色法(Immunofluorescent antibody staining),病毒中和反应试验(Virus Neutralization),in situ hybridization,电子显微镜检法 (Electron Microscopy ),及分子生物PCR检验法( PCR test) 。目前以分子生物PCR检验法为灵敏度最高、特异性最好的诊断方式。而研究显示鸟儿受感染潜伏期的血液中即可侦测出APV病毒 ,远比其他检验方式来的敏感、快速、正确。
检体种类(以血液检体为佳,因血液可以较早期发现,病毒会随着血液输送养分时移转到羽毛,而感染几天后血液中病毒增生即能测得病毒存在)
1.羽毛检体∶拔取鸟儿胸、腹或背部3-5根羽毛,装在透明夹链塑胶袋里。
【送验之羽毛必须是由鸟儿身上所拔取,非鸟儿自然掉落之羽毛或脱落的胎毛】
2. 血液检体∶以消毒过之剪刀剪鸟爪的末端,再以纸片吸取1-2滴血液,待血液自然干燥后装在透明夹链塑胶袋里。
【纸片需大于1*1公分,选以图画纸或吸水性佳且不易破损的纸类为佳】
※ 详细的采检方法请见
采样流程
鹦鹉性别鉴定
铝制脚环
鹦鹉PBFD检验
鹦鹉APV检验
鸽子性别鉴定
鸽子PBFD检验
鸽子APV检验
鸽子乳酸代谢基因
|






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