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鸚鵡喙羽症(PBFD)
作者是 屈醫師
(1)什么是鹦鹉喙羽症?
这是一种由单股DNA病毒造成的致死性等传染病。患鸟可能有掉羽,羽毛萎缩变形,鸟喙变形,胸腺及华氏囊结构异常病症。最初认为该病只发生于白色或粉红色的巴丹,但后来又在其它超过三十种以上的鹦鹉发现此病,例如珍达锥尾,绿翅金刚,派翁尼斯及亚马逊等鹦鹉。感染此病的患鸟,可能完全没有症状或者只出现轻微的羽生异常症状,在数年之后或免疫力下降时才发病死亡。但其间仍会不断的排毒。原本白色的羽毛可能变成黑色,而灰鹦的灰色羽毛,则可能变为红色。
(2)传染方式为何?
患鸟的羽屑,粪便,嗉囊分泌中都可发现该病毒。其中又以羽屑为最重要的散布来源。
(3)患鸟有什么临床症状?
亚急性型:较常见于灰鹦及巴丹的幼鸟,出现嗉囊停滞、肺炎、下痢、体重减轻及突然死亡等症状。羽毛上的病变较少出现。
急性型:30日龄正准备换羽的幼鸟,出现羽毛折断、坏死、出血、弯曲变形,以及过早脱落等病症。胃肠道的症状包含下痢、嗉囊停滞、厌食等。灰鹦,巴丹及爱情鸟较易出现此病症。出现症状的患鸟,可能在当天或数周内死亡。
慢性型:三岁以内的鸟较易发生,患鸟可能因二次感染而死亡。羽毛上的病变包含羽鞘未脱落,羽毛根部出血,羽毛变形等。绒羽通常先掉落,接着冠羽,飞羽,尾羽等体羽也开始掉落。有些患鸟已经全身秃毛,但仍可再活数个月至数年后才死亡。除了桃色巴丹,摩鹿加巴丹以及葵花巴丹之外,鸟喙的病变较不会发生于其它鹦鹉。病变包含口腔溃疡,鸟喙过长或断裂,喙尖端坏死。多半伴随有细菌或霉菌的继发性感染。
(4)有什么治疗方法?
除了支持疗法外,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。所以在引进新鸟之前,最好都能先做全血筛检。羽毛正常,但DNA检测呈阳性反应的鸟,应隔离90日后再做检验。。
|

洽詢: QQ:2597248404 微信:amazondna
|